附件1:
潍坊科技学院
2015年度精品课程申报书
所属学校 潍坊科技学院
申报形式 多门联合申报
课程名称 学前教育声乐基础
所属专业大类 音乐学
所属专业类 学前教育声乐基
申报日期 2015年5月30日
填 写 要 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内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每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其他情况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
基本 信息 |
姓名 |
孙艳艳 |
性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77年1月 |
最终学历 |
本科 |
职称 |
中专高级讲师 |
电话 |
15095155399 |
最终学位 |
无 |
职务 |
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 |
传真 |
|
所在院系 |
教师教育学院 |
E-mail |
994902219@qq.com |
通信地址(邮编) |
潍坊科技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寿光市学院路1299号(262700) |
研究方向 |
音乐学 |
1-1 教学 情况 |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学生届数 学生总数 《音乐欣赏》 公共课 6 5 633 《声乐》 专业课 6 2 240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实验 学生总人数 合唱团 120 教学研究论文 题目 刊物名称 时间 音乐教学理念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职业技术教育 2012.2 趣味教学法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 2014.7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4.8 表彰奖励 2013年3月,被评为潍坊科技学院巾帼英雄 2013年9月,被评为潍坊科技学院优秀教师 2014年3月,被评为寿光市巾帼建功明星 2013年7月,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元认知学习策略的培训研究》 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贰等奖 专著 2015年3月完成专著《基本乐理研究》 |
1-2 学术 研究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本人位次及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课题 2013年8月,参与“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研究,位次7 论文 题目 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 时间 浅谈歌曲演唱情感表现 教育学文摘 独立 2012.3 |
|
|
|
|
|
|
|
|
|
|
|
注:本表及以下各表内容较多时可将栏目加长。
2.主讲教师(1)
基本 信息 |
姓名 |
魏金会 |
性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8011 |
最终学历 |
本科 |
职称 |
讲师 |
电话 |
13953608504 |
最终学位 |
教育学硕士 |
职务 |
无 |
传真 |
|
所在院系 |
教师教育学院 |
E-mail |
Wjh1980.love@163.com |
通信地址(邮编) |
山东省寿光市潍坊科技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262700 |
研究方向 |
音乐学 |
2-1 教学 情况 |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音乐》 公共选修课 16 5届 320人 《声乐》 专业必修课 14 2届 280人 《高职院校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学》、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0 |
2-2 学术 研究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本人位次及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高职院校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学》、《中国教育技术装备》、1/2、2010.10 《论小提琴教学中的揉音技术》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2、2011.1 |
|
|
|
|
|
|
|
|
|
|
|
主讲教师(2)
基本 信息 |
姓名 |
马湖波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841126 |
最终学历 |
本科 |
职称 |
助教 |
电话 |
13583606862 |
最终学位 |
文学学士 |
职务 |
无 |
传真 |
|
所在院系 |
教师教育学院 |
E-mail |
mahubo123911@163.com |
通信地址(邮编) |
山东省寿光市潍坊科技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262700 |
研究方向 |
音乐学 |
2-1 教学 情况 |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音乐欣赏》,公共必修课,9学时/周,一届,500人。 《乐理》,专业核心课,16学时/周,一届,320人。 《学前教育声乐基础》,专业核心课,16学时/周,一届,320人。 |
2-2 学术 研究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本人位次及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
|
|
|
|
|
|
|
|
|
|
|
主讲教师(3)
基本 信息 |
姓名 |
王丽娟 |
性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8401 |
最终学历 |
本科 |
职称 |
讲师 |
电话 |
13780850795 |
最终学位 |
教育学硕士 |
职务 |
无 |
传真 |
|
所在院系 |
教师教育学院 |
E-mail |
Hua.kailanman@163.com |
通信地址(邮编) |
山东省寿光市潍坊科技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262700 |
研究方向 |
音乐学 |
2-1 教学 情况 |
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公共选修课《乐理与音乐欣赏》 2010级290人 公共选修课《乐理与音乐欣赏》 2011级280人 公共选修课《乐理与音乐欣赏》 2012级420人 公共选修课《乐理与音乐欣赏》 2013级320人 专业必修课《声乐》 2014级 280人 实践性教学: 毕业论文;51人 2.获奖: 2014年学院第十二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 优秀指导教师 2015年潍坊市读书诵读大赛寿光选拔赛 一等奖 2015年获潍坊市首届读书诵读大赛 一等奖 2015年获山东省第十届读书诵读大赛 优秀奖 2015年获寿光市“守纪律、讲规矩、做表率”演讲比赛 三等奖 |
2-2 学术 研究 |
学术论文: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巧妙应用》发表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4 1/3 《论高职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发表在《华人时刊》2013.09 独立 《音乐教学中情感原则的运用与研究》发表在《中国文房四宝》2014.01 独立 课题: 《社会化媒体营销生态系统的演化与构建研究-以山东省电商为例》 《高校学生不良心理健康品质的表现与教育对策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动漫专业校企合作培养企业实用型人才研究》 精品课程: 《市场营销学》 |
|
|
|
|
|
|
|
|
|
|
|
主讲教师(4)
基本 信息 |
姓名 |
郭海明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8801 |
最终学历 |
研究生 |
职称 |
|
电话 |
15953604005 |
最终学位 |
硕士 |
职务 |
无 |
传真 |
|
所在院系 |
教师教育学院 |
E-mail |
312118606@qq.com |
通信地址(邮编) |
山东省寿光市潍坊科技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262700 |
研究方向 |
音乐学 |
2-1 教学 情况 |
(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声乐》 专业必修课 14学时/周 1届 380人 |
2-2 学术 研究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时间、本人位次及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
|
|
|
|
|
|
|
|
|
|
|
3.教学队伍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兼 职教 师) |
姓名 |
性别 |
出生 年月 |
专业技 术职务 |
职业资 格证书 |
学科 专业 |
承担教 学任务 |
专任教师/ 兼职教师 |
兼职教师 所在单位 |
孙艳艳 |
女 |
1977.1 |
中专高级讲师 |
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
音乐学 |
6/周 |
专任教师 |
|
魏金会 |
女 |
198011 |
讲师 |
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
音乐学 |
14/周 |
专任教师 |
|
马湖波 |
男 |
19841126 |
助教 |
|
音乐学 |
16/周 |
专任教师 |
|
王丽娟 |
女 |
198401 |
讲师 |
|
音乐学 |
14/周 |
专任教师 |
|
郭海明 |
男 |
1988.1 |
|
|
音乐 |
14/周 |
专任教师 |
|
3-1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专兼职教师比例、有行业背景的教师参与情况以及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情况 学前教育声乐课程现有专业教师5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4人,双师型教师2人,师生比例约为165/1。学前教育专业是我校在2013年新成立的专业,在教师的配置上多以高学历的年轻教师为主,充分发挥年轻教师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专业教师的配置上更是选用本校专业较强的教师,经过严格筛选后录用。其中,孙艳艳老师在音乐基础理论和声乐方面研究深厚,著有《基本乐理研究》一书;魏金会老师在声乐和朗诵方面有较深研究,参加多场演出和比赛,并取得良好成绩;王丽娟老师在声乐、舞蹈、朗诵等多个方面都有较深研究,并在多个比赛中获奖;马胡波老师在音乐配乐,编曲等方面有较深造诣。 从学缘结构看,教师们分别毕业于国内重点高校: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潍坊学院、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等不同院校,且多数教师大学本科及研究生阶段分别在不同院校、专业学习,学科结构合理。 |
|
3-2 教学改 革与研 究 |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1)加强教学工作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解决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尝试了以下几点: 2)组织课题通过教研活动讨论提高教学实践水平。 3)通过互相听课评课的方式,以老带新教学互动,提高授课水平。 4)针对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运用网络反映到课堂教学中,力争使难点重点更容易让学生把握。 5)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适合我学院特色的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大胆创新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协商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6)专业教师协同合作,发挥骨干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讨论新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法,提高美术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并加强教学工作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解决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
|
3-3 青年教 师培养 |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1)以身示范,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形象 2)指导教师制定计划、备课、上课、评课和总结等环节 3)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鼓励投入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 4)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5)进行与青年教师一对一结对子教育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听课,多听取青年教师的课,进行每学期的定期对青年教师的听评课活动,使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尽快的熟悉适应了自己所教授的课程。 |
|
|
|
|
|
|
|
|
|
|
|
|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指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
4.课程描述
联合课程名称 (单门课程不填) |
学前教育课程群 |
课程名称 |
学前教育声乐基础 |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
专业课 |
4-1课程概述:课程的历史沿革、设计理念、课时数量以及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2013年,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潍坊科技学院成立教师教育学院,并设立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声乐课程。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学前教育专业本、专科学生。声乐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声乐课程立足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际,将声乐课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声乐基础(一)——基础乐理,这一阶段以理论和技能配合练习为主,为声乐课后期的练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第二阶段为声乐基础(二)——视唱练耳,这一阶段的学习以技能训练中的视唱练耳能力训练为主。第三阶段为成人歌曲和幼儿歌曲演唱,这一阶段是将声乐的前期理论与技巧的结合,并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训练歌曲的整体学习、分析和演唱能力。 |
4-2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建设平台,整体优化课程内容,重组课程结构,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的学生预期的就业为幼儿教师,针对这一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实践,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参与到实践去。不断在声乐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同时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训练方案,做到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根据学生要具备的“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表演唱能力”的就业求职要求,将声乐——乐理、视唱练耳、成人和幼儿歌曲演唱三个模块的要求深入到教学当中。总课时量为36课时、一学期18周完成,周学时分配为每周2节授课。 本专业的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需要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理解体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在讲解时做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学生遇到的难点和重点,并阐明使用的场景,把所学的知识用在实际的场合中,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根据学前教育声乐课程要求和就业需求,组织安排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 |
4-3课程内容:课程内容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规律,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分工恰当、相互支撑,满足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建设双语课程 声乐课从教学实际出发,选用适合学前教育的“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优秀教材《声乐》(第二版)。并结合声乐基础课程《乐理、视唱、练耳》增加学生的基础能力训练。结合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需要,强调音乐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以及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用结合与学前教育的特色,在内容上尽可能系统反映现代幼儿教育理论研究和歌唱实际的成果,使学习者在教学实践中既能具体制作、运用,又能结合实际举一反三,充分发挥个体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通过声乐演唱习得广泛的技能迁移能力,将不同类型的演唱形式运用到各种教育环境创设、教学活动和现实生活中去。 |
4-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针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不同特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充分发挥声乐集体课的优势。由于声乐集体课既不像理论大课那样,以教师为主,讲授一般的基础理论知识,也不像声乐个别课那样针对性极强,声乐教学只在师生两人之间进行,所以声乐集体课才非常适用于学前专业学生的声乐教学。学前专业的声乐集体课可以根据情况由8—12个学生同时上课,这样解决了声乐基础理论学习与技能的提高也兼顾了不同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既能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学,又促使学生在多观摩,多思考的学习实践中改变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对学生展开声乐教学。此外,学生还可以看到声乐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科学地选择和运用声乐教学方法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看到相同的或不相同的启发用语及训练手段如何在不同人身上的体现,所有这些都使学前专业的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增加对声乐教学环节和要求的了解和广泛认识,对声乐教学方法有感性和理性的了解和积累,这些都是声乐集体课教学的优势所在。 2.加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把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合理恰当的运用到声乐教学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极大的丰富了课堂内容。 (1)教学把学生上课的情况和舞台表演录音或录象复制给学生,以自身为参照,对声音概念更加清晰,可使课堂教学有延续性,学生可按自己在课堂上良好的声音状态去练习。 (2)利用录像学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缺点,有效提高学生的演唱及舞台表演能力。充分发挥网络功能,播放教学音像资料。强化音乐教学的视听效果,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使学生更快了解乐曲风格和演唱风格更好地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演唱自信心,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活动,如:各种声乐比赛、卡拉OK大赛,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小合唱、表演唱、独唱、二重唱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每学期可以定期地搞小型的,以班级合作形势的汇报演出,以声乐为主,可以穿插一些儿童歌舞表演等,让学生大胆上台演唱,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缺点,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还可以在学院附近的幼儿园、艺术中心、文化馆等从事声乐教学和观摩工作,这样更有利于贴近现实,对学习更有促进。总之,通过分阶段分层次的教学研究,声乐集体课增加了声乐教学的点与面有效结合,拓宽了声乐教学的内容,加强声乐理论的系统与科学性,使声乐共性与个性的问题有侧重的解决。在声乐集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创造一个边教、边学、边实践、边讨论的生动活泼而富有刺激性的音乐教学环境。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出学前声乐教学特点。声乐集体课不仅丰富了教师的知识结构,促使学前专业声乐教师打开思路,还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和具有时代感的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
4-5课程实践条件:重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通过视频让学生对声乐表演有更深的了解。 2.组织合唱团,让学生更好的锻炼声乐演唱,提高学生声乐演唱水平。 3.带领学生参加声乐演出和比赛,丰富学生的演唱经验。 4.通过幼儿园见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
4-6课程教学资源: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课程网站畅通,能够很好地发挥辅教辅学功能,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课程网站提供40分钟的说课录像,课堂教学录像上网比例达到50%以上,并承诺其余教学录像1年内全部上网。选用国家精品教材、省级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材等优秀教材,实验教材配套齐全,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本课程已建立专门网站,开设了教学队伍、课程简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课程习题、参考文献),实践活动、网络资源等多个模块,教学资源丰富,课程网站畅通,可以很好地发挥辅教辅学功能,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课程教学录像也将在近期内完成并上网,其上网比例将达到50%以上,并逐步覆盖所有教学内容。本课程选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徐浩主编,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
4-7课程教学效果: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对课程教学评价结果优良,评价材料真实可靠 本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已经较扎实地掌握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其有关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另外,本课程教学效果也得到多方面的肯定。其中校内督导和学生对课程教学评价的结果均为优良。 |
4-8课程自我评价: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一、减少和学校教学的重叠,加入体现当代新内容、新唱法的歌曲。现有教材很多歌曲和学校教学重叠,反复练唱,削弱了学生兴趣和教学效果,也失去了课外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二、减少接受式学习,加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搜集信息,主动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能力;表现方式突破传统,启发学生即兴创作的空间,围绕表演实践、采用启发教学。 注重教学中潜移默化的美育培养,将新的艺术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中,为学生塑造积极向上、正确健康的价值观。 |
4-9课程建设规划: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1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课程建设目标 学前教育声乐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要注重全面规划,根据专业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切实加强"双师"队伍教学队伍建设;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校企合作开发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建设步骤 第一、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的调整与改革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结合当前我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系里已经制定了一整套较为完整和系统的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由于新课标的逐步推广实施,学校音乐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顺应时代的需要,在专业教学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及时进行调整,以保持专业教学计划的适用性和合理性,使其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和学前教育发展需要,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二、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专业基础课实现综合化,多学科合理渗透,全面培养学生。在一年级的声乐基础课、钢琴基础课中有机结合乐理、视唱、和声、作曲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进入综合的音乐学习状态,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师在专业理论基础课的教学中制作多媒体课件,鼓励实施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课堂讨论、知识竞赛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间加强实行集体备课,加强教学经验交流与研究。根据我系技能课教学同头课多的特点,采取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统一考试评分标准,集体打分,科学考核。充分调动各方参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中,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和要求,以使今后的课程设置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和我区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第三、教学内容的完善与改革 坚持以主讲教师负责制为基础的教学内容改革思路。即同一门课以主讲教师为核心,组成教师梯队对教学内容进行反复研讨,形成共识后才确定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考试大纲和组织命题等。及时调整、优化学科知识结构。即对不同学科之间的重复内容进行研讨,以确定在不同学科中出现的相同内容应该在哪门课程中进行讲解最为恰当和合理,提高教学效率。 定期进行课程总结。每位专业教师每一年度至少要写2篇关于课程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改革)的教学总结。 |
4-10学校的政策措施: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学院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院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学院十分重视课程建设工作,要求各教研室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堂教学方法、考核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求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 为了鼓励精品课程的建设,学校在精品课程的建设、申报、奖励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建设精品课程的积极性。目前,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形成了国家、省级、校级良好的梯队建设,不在不断向前推进。 |
本课程已上网资源情况:网上资源(含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http://jpkc.wfust.edu.cn/jsjy |
其他情况说明(如果需要): |